大明存在密疏制度,这是王崇古专门给皇帝的一个手段,用来行使皇权用的,这制度,就是一部分官员可以直达天听,真假不用去辩,听说都行的把各种消息告诉陛下。

        但是南衙官僚普遍默契,构建了一道信息茧房,所有人都一致对皇帝、对皇帝的耳目之臣撒谎。

        皇帝被欺骗这是封建帝制的常态,下情上达自古就是天大的难事,但南衙搞成这样万众一心,这南衙还是大明的南衙吗?

        这就是海瑞必须死抓着不放的根本原因,他一定要借着这件事,推动南衙的拆分,南衙和北衙的这种离心离德的局面,不能这么继续下去了。

        一个大明,两个朝廷,成何体统?

        这是海瑞的未竟之事,当年他第一次来应天府就感觉到了这种离心力,随着万历维新的不断深入,这种离心力还在增强。

        海瑞就待在下蜀镇哪里都没去,就开始专办陈吾尹的案子,他倒是要看看,这些个贱儒们,怎么把他这把神剑给折了,要是他自己来,估计现在已经死了,可惜,他身边的缇骑们,个个都是墩台远侯、海防巡检出身,搞情报一把好手,什么风吹草动都无法瞒住他们的眼睛。

        人人配了铁浑甲的缇骑,将海瑞保护的滴水不漏,别说刺客、杀手,连只蚊子都不见得能飞的进去。

        在应天巡抚李乐的配合下,海瑞查案的速度极快,只用了六天的时间,海瑞就查清楚了陈吾尹的犯罪事实,借着煤矿收归官有贪腐钜万反倒是小事,大事是附籍。

        就是大明军户、匠户,要想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学堂,因为卫所的儒学堂早在正统年间,就已经革除,所以军户匠户的孩子,上学都得附籍,以徐州为例,就是必须在徐州各县置办产业,才能附籍。

        这本身就是一种惯例,置办产业可以附籍,也是卫所儒学堂裁革后的普遍现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