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再次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戚继光封公的时候,他其实觉得自己再无带兵打仗的可能了,功高震主也是历史教训,那时候陛下就说灭倭和重开西域,现在戚继光领兵入朝了。

        在戚继光看来,拿下了义州,大明军就胜利了一半,拿下了平壤、汉城,倭寇就必输无疑,这是一个军事家的判断,朝鲜和倭国的纵深并不深,纵深浅,真的非常容易打。

        戚继光离开之后,朱翊钧看着戚继光的背影,忽然对张居正问道:“先生,你说,此战几成胜算?”

        “额,臣以为就以军事天赋而言,倭国所有的大名们,包括织田信长加起来,都不是李如松的对手,而李如松稍逊戚帅,主要是有的时候李如松管不住自己的性子,容易做些危险的激进决策。”张居正做出了一个极为客观的评价。李如松很强,但他只要一天不能约束好自己冲动的性格,就终究和戚继光有差距,距离国之柱石,还有些距离。

        “希望这次李如松在朝鲜战场上,能让朕刮目相看吧。”朱翊钧笑着说道。

        大明皇帝下了圣旨,将潞王收押的贱儒给流放了,这个结果,对于杂报的笔正而言,就像是天塌了一样,连一直支持有限自由的陛下,都先后流放了林辅成和一批意见篓子,这种风向已经非常明显了。

        “黎牙实,你们泰西人都是这么喜欢违背诺言,不讲道义的吗?”沙阿买买提,蒙兀儿国特使到了礼部鸿胪寺,找到了坐班的黎牙实,坐下之后,就是一顿阴阳怪气。

        “你不要凭白污人清白!”黎牙实气急败坏的说道:“我奉君命出使泰西,我一个泰西人,没有留在泰西不回来!怎么就忘恩负义了。”

        “你看看这个。”沙阿买买提拿出了一本杂报,放在了桌上,啧啧称奇的说道:“这就是你一直主张的低道德优势吗?”

        这本杂报来自松江府,叫做《海外闲谈》,专门记录一些从水手那儿听说的种种神奇之事,和海外番国志书搭配食用,可以全面了解异域风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