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人口、矿产,俺的,俺的,都是俺的!

        “这义州、定州、安州三州春耕,再让王次辅弄点水肥过去吧,既然归了大明,弄点水肥,让归化人知道大明怎么种地的,然后在当地生产水肥。”朱翊钧筹划着占领的事儿,打仗他不行,可怎么统治,他还是清楚的。

        水肥不要多,有一点,做出对比实验,让当地人接受水肥等同于接受了大明。

        这年头,能让百姓安安生生的种地,那就是还不完的恩情。

        绥远也是这个思路,能让草原人不必冒着冻死、饿死的风险,安安生生的种地、放牧、圈养,就会慢慢变成大明的形状,绥远已经纳入大明三年了,没有大规模的反叛,只有数不尽的生人祠,里面供奉着皇帝、戚帅、潘季训。

        朱翊钧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儿,那就是朝鲜文武、百姓,对于大明的统治,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抵触,甚至还有点终于等到了今天的如释重负。

        马林在义州推行户籍,就是一户一籍,人人要登记,结果朝鲜百姓趋之若鹜,拿到了户籍的人,甚至会嘲讽拿不到户籍的人,似乎拿到了大明户籍就高人一等。

        马林、赵吉曾经以为是错觉,直到他们看到了一件事儿,在义州的街头,有户籍的小孩,逼着没有户籍的小孩磕头,而且那有户籍的孩童趾高气昂,说看到了朝鲜王也不必下跪。

        到那一刻,马林和赵吉,才知道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是非常普遍,拿到了户籍的孩子就是高贵的大明人,没有拿到户籍的孩子,就是卑贱的朝鲜人,就得磕头。

        大明使者到朝鲜,朝鲜国王要磕头,而且还只能一直跪着答话,这是藩国仪注对藩属国明确的要求。

        上国之民,不拜下邦之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