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到戚帅手里,算他们倭寇倒霉咯。”朱翊钧朱批了戚继光的奏疏,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就是絮叨了一些京师的事儿,总结就六个字,缺钱粮就说话。

        朱翊钧刚刚搞掉了南衙棉帮,抄家抄了二百万银,再加上杀倭寇必然帮帮场子的国姓正茂、海商们,天津州塘沽仓,真的有钱有粮。

        杀倭寇真的得到了普遍的支持,江南一些老财主都堵了衙门的门,问朝廷缺不缺钱粮,之前老财主们都还在观望,听闻戚继光都去了朝鲜,那就绝对不是巧立名目,老财主也有血债。

        “陛下威武,大明军威武。”冯保笑呵呵的说道,戚继光、李如松、马林就连熊廷弼这些猛将们,都一直在说一个事儿,那就是将领的个人勇武权重在不断下降,已经不再是战场上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毕竟排队枪毙的战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就是陛下亲临,也能指挥。

        但戚继光这种百胜将军,在战场上,对军队士气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将领仍然十分重要。

        “下章户部,把天津州塘沽仓的粮食给朕看好了!出了问题以通倭论罪,那都是前线军兵的命根子,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再坚强的战士,饿三天,也没有作战意志了。”朱翊钧下这道旨意的目的非常清楚,打仗呢,都严肃点!

        平日里火龙烧仓也就罢了,那是贪腐,敢在军粮上胡闹,皇帝一定会下死手,这是通倭,性质不同。

        冯保不是杠精,他其实知道,大明军兵饿三天,仍然有战斗意志,因为墩台远侯深入虏营的时候,饿三天也常有,那提刑指挥使陈末,在草原奔波了五年,茹毛饮血都是常事,饿急眼了,棉花都会吃。

        朱翊钧手里拿着一本奏疏,是都察院总宪海瑞、李幼滋和礼部尚书万士和、沈鲤联名上书,普及算学教育,在乡试、院试中,加大算学的权重,或者说将算学、数理设为门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