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是大明最富有的人,这一点没人会质疑,但陛下的银子,又是大明这个集体所公有的。

        大明皇帝在南衙投资了一千五百万银,这些银子主要是索饷索来的,为了消化这些银子,南衙龙江造船厂附近数十个官厂拔地而起,而这些官厂正在聚拢各种各样的产业,这里面有一项产业,拿走了近一百万银的投资,那就是南京铸钱局。

        孙克弘就跟着铸钱局投入了一大笔钱,大约有五十万银,来为铸钱局配套,铸钱局要赤铜,但海外来料大部分都是铜料,把铜料加工成赤铜,卖给铸钱局,这个行当南衙普遍认为不赚钱,但孙克弘就是要投。

        南京铸钱局有铜炉一百二十座,招铸币工匠为六千人,一个炉上有工匠五十人,为了防止盲目扩产的种种问题,赤铜加工就只能依赖民间,而南衙商贾们觉得不赚钱的原因,就是铜炉铸钱是要利润的,官厂收赤铜的价格肯定不高。

        但孙克弘认为,价格不高利润不厚不是问题,量大就够了,作为整个江左江右最大的铸钱局,其规模肯定还会扩大,只要足够量大,利润就会丰厚无比。

        而申时行手中的资料显示,孙克弘又对了,他这次要赚大钱了,因为一百二十座铜炉一年只能消化掉六百万斤的赤铜,而每年海外流入的赤铜铜料就超过了一千一百万斤,而且还在快速增加,而大明对铜钱的需求是无止尽的,来料加工这是长线买卖,人走厂还在。

        铸钱局的扩张,为南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申时行有点忙,他兼领浙江巡抚,主要是浙江的事儿千头万绪,最近浙东运河又闹出了贪腐案,这河才刚开始,就已经弄出了如此闹剧,这个案子有点复杂,问题不在贪腐上,让申时行都感觉有点棘手。

        杭州府工房主事张昂,他贪的倒是不多,满打满算就二百两银子,但问题是,他用的是倭奴。

        书役张昂令各作募人,日给工食银二分五厘,另给银五厘置办家伙什,就是说大明本地雇役,一天一个人最少要给三分银,两分半是工食,还有五厘就是用来租赁干活的各种工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