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傍晚,朱翊钧在通和宫接见了贺岁的大臣,今年和往年一样,只不过张居正从宜城伯变成了宜城侯。

        朱翊钧让皇长子朱常治出席,接见了大臣们,朱常治明年就要开始入学了,这算是东宫出阁读书。

        老师还是张居正,如此一来,张居正就可能成为三任帝师。

        出阁读书就代表着实质性的太子地位,这是自嘉靖年间确定的传统,皇帝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打算破坏嫡长继承制。

        但朱翊钧没有册封太子,朝臣们也直接沉默,对这件事不闻不问。

        这个问题,君臣早就达成了共识,朱翊钧还是要南巡的,监国留守是潞王朱翊镠,朱常治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处理不了庶务,一旦册封了太子,朱常治就要监国。

        六岁的孩子监国,朱翊钧南巡的路,决计无法顺利。

        张居正从宜城伯变成了宜城侯,是年前的事儿。

        在原本的历史线里,万历十四年起到万历二十九年,失去了张居正保护的万历皇帝,君权和臣权开始了直接的冲突,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就要开始了。

        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中,孤立无援,他一个人跟臣子们斗法,而且还没有赢。

        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这些内阁首辅,六部二十余位尚书、侍郎,京城六部都察院超过三百多名官员,宁愿被罢免,也不肯支持皇帝的决策,不仅仅是不支持太子之位,还有其他的各种决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