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六月底,七月初,到结冰期还有超过三个月的时间,皇帝、朝廷明公有这个耐心?

        李如松乐呵呵的说道:“校场点兵临行前,陛下特别叮嘱我,不要为朝鲜人拼命,我也不是为他们拼命,我就是单纯想杀倭寇罢了。”

        李如松对朝中那些狗斗事儿不明白,但他对皇帝很了解,死一万个朝鲜人陛下都不带眨眼的,对于倭寇的暴行,陛下愤恨归愤恨,但也就是愤恨。

        但死一个大明军兵,陛下就会很心疼,京营金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京营锐卒,每一个都是父亲母亲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每一名军兵的牺牲,都应该被历史所铭记。

        “利用天时将战场态势转为有利,这对陛下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戚继光肯定了李如松的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祖承训是辽兵,他对朝廷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不信任。

        戚继光笑着说道:“天气一旦转凉,倭寇也该反应过来了,到时候,要么进,越过临津江进攻开城,要么退守忠州,下令各部做好防御的准备,越冷,倭寇只会越疯狂。”

        戚继光打仗就是这么让敌人绝望,他总是如此,把战场的主动权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让敌人随着自己的步伐而行动。

        很多时候,敌人明明已经看穿了他的动机,但就是拿他没有任何办法,东南倭寇、土蛮汗、俺答汗都是如此的绝望,每每打到这个时候,都会内心深处升起绝望来,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戚继光之所以能够如此的闲庭若步,当然和背靠一个强横的大明有关,但在大明虚弱的时候,嘉靖中晚期时,戚继光也表现出过自己的勇猛,甚至在万历初年,拿下大宁卫后,他要激进的继续进攻,因为戚继光也担心,那一次是不是仅有的一次出塞作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