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经过了一天的时间,李舜臣才完全清理干净了叛军,开始盘点损失,一共损失了三万斤的火药和六万石的粮草,主要是火药库爆炸的时候,把一个粮仓烧毁了,忙于平叛的义州军,没工夫救火。

        义州存了二十万斤的火药和四十万石粮草,这个损失,真的不算太大。

        让李舜臣比较意外的是,虽然废王李昖调动了一部分的义州军,但即便是被调动的义州军,大部分都是出工不出力,就是人去了,但李舜臣所部一到,直接望风投降了,非常丝滑,平叛的过程没有任何的阻力。

        义州军大约有两万四千人,而李昖因为仓促发动,只调动了四千人,就是这四千人,顽抗到底的也只有一千多人,剩下三千人,全都投降了,这些顽抗到底的叛军,多数还是文武两班的家丁,不是义州军。

        即便是这些家丁,抵抗意志也是非常的薄弱,被逮到之后,就会立刻马上投降。

        掌握了军队的调令,绝不等同于掌控了军队,军队也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不是将领发布一个命令,就任由差遣,死不旋踵的执行军令。

        杀倭寇肯定是拼死作战,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血赚,杀三个光宗耀祖,但戚继光要下令把枪口对准皇帝,有几个人肯,那就难说了。

        戚继光不止一次强调,基于恐惧而非信念作战的不义之战,是非常难以取胜的,即便是赢了,也很难保证是真的胜利,而戚继光对大明军的要求是,军事胜利与政治胜利。

        李舜臣的确是这次平定叛乱的指挥者,但这也是大明军政治胜利的结果,在这个杀良冒功蔚然成风的年代里,大明军的军纪,对于所有朝鲜人都是一种幸运,大明军在行军的时候,甚至会避开庄稼。

        人心所向,从来都不是虚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