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如此的改变,其实主要是为了适应远洋贸易的环境,三桅快速帆船更像是战舰。
(现役破浪号风帆训练舰)
万历十四年起,快速帆船开始了环球航行测试,将海测的经验进行总结后,对船只进行进一步的改进,预计在三到五年内,形成稳定的远洋型号,最终的目标是用快速帆船完全替换掉普通的帆船,更快的贸易。
快速帆船环球航行一次,只需要八个月的时间,缩短贸易时间,就是获得更多的金钱。
在三艘快速帆船身后是二十条的五桅过洋船,五十条的三桅马船,以及百余艘的四百料战座船。
算上战座船,不到两百条船的远洋商队,和永乐年间下西洋的船队相比,规模上要小很多很多,永乐年间,郑和带领的船队,光包船就有260余条,遑论护航的马船了。
但这不代表从海外带回的财富会少,船少了,但获得财富的效率变高了。
四百料的战座船,并没有因为大明日新月异的推出新型船舶被淘汰,反而经过了数次改良之后,仍然能够承担军事职责。
更小意味着更加灵活,意味着更广泛的战场环境,更小意味着更快的速度,能够进行侦查等工作。
比如四百料战座船因为吃水比重型船只小,可以驶入部分的河道,完成作战任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