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持枪,它才不乱,是个伪命题,要真的如此,大明为什么还要禁弩、禁甲、禁止火器呢?直接每人发一把火铳,那不是天下太平了吗?

        发火铳,其实也是一种竖切的手段,逼迫底层互害,影响共识的形成。

        但南洋的持枪令里,只有汉人能持有火铳,仍然是横切,夷人不能购买火铳、火药,汉人可以,就是人为的划分阶级。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比如在贵州,在云南,都是这么做,武力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把命交到别人手里。

        大明总是这样,有自己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哪怕是竖切,也是先横切再竖切。

        人人持枪它才不乱,说的是汉人的社区,而不是夷人,夷人死活,大明皇帝不管。

        大明腹地不适合人人持枪,因为在大明,是横切出来的社会,人人有枪,就会把枪口一起朝向肉食者。

        但在殖民地,可以人人持枪,枪口会对准直接威胁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敌人。

        只有殖民者手里有家伙,才能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尤其是汉人多认同大光明教,夷人多认同极乐教的前提下,根据大明明公的估计,这两个宗教之间的冲突会愈演愈烈。

        大光明教和极乐教都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而无害化处理,需要经过十分激烈的博弈,甚至是反复多次的消灭运动,才能完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