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国朝在上升阶段,狠狠的攒下一大笔的遗产,供后代霍霍,是大明明公的主要思路。
就像是踩着西瓜皮滑行,划到哪里是哪里,跌穿了,朝代更迭。
这也是为何张居正、王崇古他们总是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总想着把事情早点做完。
“陛下,吏举法之急务,当是兴办师范学堂。”梁梦龙出班俯首说道:“陛下亲事农桑,这一片荒芜的土地,是无法丰收的。”
“需要垦荒,伐木、刨树根、清理土中碎石、杂物,垦荒的田还要养三年,才能把杂草除尽,除此之外,还要修建沟渠,没有水,就没有田,到这里才算是田地。”
“就这,还要看老天爷的心情,风调雨顺,才有可能丰收。”
“吏举法想要丰收,想要硕果累累,就需要高启愚所领的丁亥学制成功。”
垦荒非常辛苦,荒野、生地、熟地、常田,每一步都不能缺失。
除了垦荒还要修路、还要修好沟渠,才算是垦荒成功,而吏举法想要成功,必然要依托于丁亥学制的成功。
只有大明普施教育,有了足够接受教育的读书人,吏举法才能把真正的人才遴选出来。
官僚系统是在教育系统上长出来的,如果教育体系全面崩坏,被少数人所把持,那官僚系统也会腐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