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去,等于没有明确记载,就代表着,徐渭、孙克毅没有做过这些倭奴生意,日后有人问起来,倭奴去哪里了?都会把罪责归于皇帝身上了。

        就像是陷阵先登们佩戴三寸团龙旗贴,臣子都是奉命行事。

        冯保低声说道:“除了陛下眼前这份,抄录留档的时候,并没有抄录关于倭奴和倭国游女的部分。”

        “要修新日运河,那这倭奴就是主力,若是被那些柔远人的贱儒看到了,又是喋喋不休,不能耽误正事。”

        内书房呈送皇帝的都是奏疏的原件,有火漆有印信还有签名,但是抄录的都是留档,就可以曲笔了。

        这很常见,不是所有事都要记录的那么明明白白。

        比如建文君朱允炆在南京皇宫那场大火中,究竟是跑了,还是死了,就不必说的那么清楚,建文君把皇位丢了才更重要。

        朱翊钧拿起了黑笔,将倭奴部分全部涂黑,确信看不出来。

        这些罪孽,就算是一笔勾销了。

        “下章内阁,嘉奖其功。”大明皇帝很满意自己的行为,每年到底有多少倭奴,后世只能去猜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