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牙兵,有三百三十人,都是乡贤缙绅、势要豪右这些富贵出身。”
李诚立认为高启愚过于武断了,他的说法不符合矛盾说的基本思想,将事情简单化了,赢钱是赢钱,报仇是报仇,三百三十人势豪弟子,这个比例真的已经很高了,这些人有的是出路,从军就是为了来倭国祸害倭人来了。
如果能在报仇的时候,顺便赢钱,那再好不过了。
“你说的有道理。”高启愚眉头稍皱,而后舒展开来,认可了李诚立的说法。
黄斌拿出了一枚枚的棋子,挨个的摆了出来说道:“咱家发现,倭国的穷民苦力不想打仗,再打米价还会一日三高;倭国的足轻、武士们不想打仗,现在他们也都知道了,大明的火器极其厉害,没有甲胄就是送死;”
“倭国的商贾们,也不太想打仗,这一打仗商路断绝,囤货居奇,哪有商货快速流通赚的快?货物不转起来,是没法赚钱的;倭国的大名们其实也不想打仗,反正这些金银铜铁矿山,最终的结果,也是送到长崎总督府换大明宝钞。”
“所以,议和的主要阻力,还是织田信长的一厢情愿。”
织田信长的固守令,各个大名似乎也赞同,但他们派了各种买办,前来迎接大明的使者,看起来有点怪异,这些大名们,并不是真心赞同固守令,顽抗到底,但畏惧织田信长的权威,又只能认同。
多数时候,要看人做什么,而不是看他们说什么,言不由衷这事儿,再正常不过了。
大名们在朝鲜战场上,承担了巨大的损失,他们已经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