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则是把集体罪名,扣在了织田信长一个人身上。

        比如其八祸乱邦交,妄兴征朝之师,引天兵雷霆威罚,这件事又不是织田信长一个人干的,是这些大名的集体决策,是粮价飞涨养不起了,送到朝鲜战场自生自灭。

        这十条罪名,只有第一条勉强成立,高启愚不认可这样的评断,也不是为了织田信长正名,而是为了施压,更加明确的说:是在没事找事,无中生有,创造筹码,获得更多的利益。

        织田信长是有大明圣旨明确册封的倭国国王,就这么死了,继任者不是织田信长的后代,而是羽柴秀吉,这里面有太多的文章,可以做了。

        高启愚要一点点的试探倭国能够接受的底线,争取最大的条件,漫长的谈判,不会一蹴而就。

        高启愚写好了奏疏,将奏疏通过海防巡检送回大明,织田市已经辞行,会跟着高启愚的奏疏,一起回到大明。

        织田市站在堺市港的港口,这里依旧非常的繁忙,她看着京都的方向,仍然无法相信,自己那个无所不能的哥哥已经死了,就这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织田市登船,海鸟飞过了甲板,海风在她的指间划过。

        或许,当初织田信长死在本能寺,还能少承担一些骂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http://www.jf6666.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