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夷认爹说》和《蛮夷常胜说》是礼部两任大宗伯写的,不严谨、略显粗鄙甚至是不成体系的一种方法论。

        因为万士和与沈鲤和这些蛮夷打了这么多的交道,实在是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释他们行为的根本逻辑,所以才有了这种粗鄙的解释法,也就是暴论。

        暴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就是不能放在明面上作为经典去传颂,但可以解释很多的问题。

        就像成化年间,内帑太监林绣,专门写了一本《气人经》,来教内署太监如何气外廷的大臣,如何去和大臣们撕咬,气人经肯定不会大规模刊印,但内书房每个小黄门,都读过这本气人经。

        大宗伯的两个暴论,是具有高度现实性的,也就是它们合理的原因,这是礼部的官员们,通过观察蛮夷们,各种奇奇怪怪的表象,而总结的理论。

        因为这两个基础理论的出现,让大明更加方便的解释蛮夷的行为。

        只有赢,会出现一个大明之前已经出现过的问题,那就是傲慢。

        谎话说了一万遍,所有人都会以为是真的,自我欺骗的赢,说得太多了,就会变成傲慢,最后在傲慢中毁灭自己。

        最后沈鲤在蛮夷常胜疏中得出一个结论:要避免赢学导致的傲慢,大明要承认‘输’,只有承认输的存在,才能赢的更加真实。

        哪里落后、哪里先进、哪里需要追赶、哪里仍需努力、哪里受制于人等等,要对自己的弱势领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