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亏李如松出发的早一点,要不然大明军干涉,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如果平壤义州在朝鲜君臣手中沦陷,大明军就要发动登陆作战,难度可想而知。”

        “是李昖辜负了万民,而后万民抛弃了朝鲜王室的统治。”

        “朕的大明军打了整整两年,才把倭寇赶出了朝鲜,那些山城,是大明军兵流血牺牲换来的,若不是大明重甲多,火炮多,这些山城,大明得死多少人?”

        “你讲祖宗之法,朕认,但是朕也要考虑当下,朕也要给朕的万民交代。”

        李后白没想到陛下话锋一转,开始讲起了道理,他心中升起了一些希望,但听到陛下的话,他明白,圣意已决,大明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流血牺牲,赶走了倭寇,梳理了朝鲜的生产关系,新的秩序正在建立,大明无论如何不会放弃。

        要不然皇帝怎么对辅臣、廷臣、大臣、地方大员、万民交代?

        而且朝鲜没有普遍的抵抗,绝大多数朝鲜人,欢天喜地的加入了大明籍,成为了大明人,也就是侯于赵提出的一个大明、皆为王臣。

        “那能不能找个朝鲜宗室,继承王位?臣愿肝脑涂地。”李后白退而求其次,希望可以落得如同琉球一样的下场。

        “不行,朝鲜是大明的郡县之地,行恶者必须惩罚!现在朝鲜是朕的了,是大明的,当然不能当蛮夷对待。”

        “你的命不值钱,你要死就死,现在就撞死在这文华殿的柱子上,朕不在乎这点骂名。”朱翊钧一摆手,他根本不在乎什么青史评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