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美觉得死读书不是个事儿,让蔡献臣出来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天下之弊,莫过于兼并,万历维新十六载,田土产出,已经无法满足势要豪右们的胃口了,所以,兼并即垄断。”蔡献臣开始了自己的聚谈。

        朱翊钧觉得有趣,蔡献臣至少读过矛盾说,读过阶级论,因为阶级论的第二卷是分配卷。

        小农经济的情况下,天下困于兼并,田土集中并且抛荒,粮食产量不足,稍微有个天灾人祸,就是沸反盈天,百姓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

        而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后,兼并二字,就变成了复杂的分配问题,最终由分配问题嬗变为垄断。

        兼并在商品经济中的具体表现是:垄断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从实物地契,转化为股权凭证;通过债务让人变成奴隶,一如过去强人身依附的佣奴佃户;市场份额、技术、资本、产业、等等高度集中;将自身的风险转移给多数人去承担等等。

        要解决垄断问题,就要解决分配,至少蔡献臣的讨论,不是空洞无物的贱儒言论。

        蔡献臣继续说道:“兼并即垄断,如何解决垄断呢?自然在分配上下功夫,而我们来看看这句话,每年给大明百姓发十二贯宝钞如何?这一句话,里面包含了几个前提。”

        “首先就是定期,每年;目标,个人,大明的每个人;数量为十二贯,也就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最后就是没有任何先决条件,不分老幼,只要是大明人,都发。”

        十二贯就是十二银,是大明一个壮劳力干一年活儿收入的中位数。

        也就是说,蔡献臣想要大明朝廷,给每个具体的个人,无条件、每年、发放基本生活保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