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礼部对此高度重视,引经据典、费尽脑汁,设计了新的礼服,赢得了皇帝的高度赞同。

        衣冠本身的文化和文明符号,而大明新军服的发放,花了内帑近四十万银,代表着皇帝对振武的决心。

        这对大明军兵而言,仍然有些不适应,大多数军兵都认为:陛下是准备造反的,否则怎么会如此优待?

        发一件新衣服都让军兵们感念皇帝的恩情,这不是夸大其词,即便是戚继光都非常认可一句话,叫善战者服上刑。

        这话是孟子说的,因为打仗是一定要死人的,善战的人,虽应敌制胜,可以快人主之心,然伤残民命,荼毒生灵,即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者,就该服上刑。

        能打胜仗很了不起吗?不还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戚继光本身不好战,他宁愿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也不希望大明狼烟四起,但过去,让他绝望的是,明明大明遍地都是他的用武之地,但是他却无法用武。

        善战者服上刑是仁政的一部分,在这种仁政的风力之下,打胜仗不是一件仁义的事儿,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正确。

        所以,凯旋军兵们倍感意外,这份礼遇实在是太隆重了。

        陛下除了给够了恩赏,为战死沙场的忠烈设立了忠烈祠,还天下刊行了大明军东征记,东征英豪录,为普通人著书立说,陛下亲自来到了天津迎接凯旋军兵,现在还发了礼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