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历时三十年时间,将倭人降低到百万之下;

        第二阶段,历时五十年时间,将这百万倭人彻底打散;

        第三阶段,漫长岁月,从历史、文化、文字等等尺度上,彻底抹去倭国的存在痕迹。

        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让倭国和夜郎国一样,成为历史长河里,一个不自量力的代名词。

        这就是曾省吾这个兵部尚书,给倭国安排的道路。

        曾省吾尤其不喜欢国之九经中的柔远人,在曾省吾看来,是文化传承过程中发生了曲解,就那个顿顿要用羌人祭祖的商周时代,柔远人很大程度应该是对不辞辛苦、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自己人怀柔。

        对远去的人怀柔,而不是对远方的人怀柔。

        商王祭祖的时候,杀牛羊都是会先问一问祖宗,用什么方法、杀几只牛羊,但羌人一般都是直接用,几十种做法,做好了就给老祖宗端上去,问都不问,证明在商王眼里,这些羌人,不如牛羊。

        商周是非常明显的继承关系,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很早就存在,但击败了商王后,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商朝的制度,所以,曾省吾觉得商周时候的柔远人,是柔开拓先民,而不是蛮夷。

        蛮夷没什么好柔的,打一顿,蛮夷会和自己和解,不擅长和自己和解,就打死好了。

        曾省吾之所以会有这种理解,是因为大明在海外开拓,对于愿意远涉重洋到南洋、金池总督府开拓的百姓,大明君臣非常感激他们的贡献,不是他们从海外带回了无穷无尽的原料,万历开海,很难说如此成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