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王一鹗再俯首领命,反抗不了,胳膊拧不过大腿。
他在京师,也能为山东百姓的利益奔波,比如再修几条驰道,增加几个海防巡检,对胶州湾进行再开发,最好能打造一个北方最强港口出来,这么大的北方就这么一个不冻港,只要好好经营,山东穷不了。
三位新入朝的大臣离开了文华殿后,朱翊钧才细细读起了东征记,越看越不对劲儿。
“咦,先生居然埋伏了朕这么久!”朱翊钧看完之后,笑着摇了摇头。
东征九胜,每一篇的开头,都是皇帝的圣旨,有些时候把一些事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就截然不同,朱翊钧已经见识过很多次。
这一次礼部把皇帝圣旨放在前面,长篇大论,搞得好像他朱翊钧开了顺风耳和千里眼一样,总是能对战场做出关键性的指示,意义重大。
关键是这里面很多圣旨,都是马后炮,就是仗打完了,皇帝肯定前线战果的圣旨。
这里面多数的圣旨,都是内阁草拟的。
大明皇帝亲自写的圣旨多数都是俗文,文绉绉的大部分都是内阁草拟,司礼监修改誊抄,最后皇帝落印。
圣旨这种公文,哪有皇帝亲自写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