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其实特别的简单,义乌两次大胆的尝试,让他们领先浙江其他地方两大步,乘风起的时候,自然有人盯上了义乌这块肥肉。
义乌最先完成了还田之后,工匠聚集在了义乌,让这里快速成为了浙江的货物生产之地。
而宁波远洋商行,在十六年三月份,给了义乌织造坊二万匹罗的订单。
罗,是绫罗绸缎、丝帛锦绢的一种,这些都是丝绸制品,但这里面以罗的单价最贵。
因为织罗,为绞经法,就是经线相互绞缠形成孔眼结构,前前后后需要三十多道的工序,人工成本远高于其他丝织品。
而浙江的越罗,更是自唐时就已经成为了贡品,以轻盈珍贵著称,杜甫就讲‘缲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而这两万匹就是越罗,这么大的订单,能养活数千名织娘。
义乌织造坊有足够的织娘和织工,做完这些订单。
就是这二万匹的越罗,出了问题,宁波远洋商行商总,给的价格太低了,一匹罗,计纯利在十七银左右,这是离港的利润,如果能够把丝绸运抵泰西,那利润得翻数倍。
而宁波远洋商行一匹越罗,就只给了二分银的利,也就是0.02银。
等于说让义乌织造坊白干,不仅白干,但凡是织坏了一匹,都要赔钱的程度。
这义乌织造坊自然不干,和宁波远洋商行的经纪买办谈了好久,最终谈崩了,这经纪买办,是一分利也不肯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