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信的最后,朱翊钧再次祝福了马丽昂,愿智慧常伴左右。
“陛下,有些跟头,不自己栽一遍,是不会引以为戒的。”冯保小心提醒陛下,这封书信,可能不会产生太好的结果,甚至被接连取胜的马丽昂,认为是一种来自东方的说教。
接连的成功,就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看不清楚真实,几次三番的军事胜利,已经让马丽昂看不到失败的可怕了。
“听就听,不听就拉倒,左右不过是一个闲棋,能有好的结果自然最好。”朱翊钧提供的帮助极为有限,而且他也不打算对马丽昂的事业过多的指手画脚,只是提醒她其中的危险而已。
“轮换。”朱翊钧拿起了兵部尚书曾省吾的奏疏,大明各地方的海防巡检,定期轮换。
首里府那霸港的海防巡检出了问题,才导致了硝石出现在了前往倭国的船上,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首里府轮换,长崎、吕宋、旧港海防巡检轮换,一年一小换,三年一大换,就成了解决办法。
朱翊钧朱批了这本奏疏,这个法子可以极大的减少海防巡检的堕落。
而另外一本奏疏,则是来自于卧马岗矿厂,这片矿场,最多的就是煤料,其次是铁铜,最后是金银。
这片矿场俨然成为了大明进入鲜卑平原最重要的支点,三百个冒险队,从这里出发,又回到了这里,如同迁徙的候鸟一样。
每年六月,就又到了冒险队进入鲜卑草原收皮货的时候,除了昂贵的皮草外,遍地的黑麦,也是大明收购的对象,鲜卑人甚至在墩台远侯的教育下,学会了垦荒和广泛种植黑麦来挺过严冬。
鲜卑平原的开拓也不是一帆风顺,哥萨克人是个强劲的对手,哥萨克有四个军团,和大明一样,每年六月就会翻过乌拉尔山脉,和大明争抢皮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