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当然想过,让江南富裕地方,对口支援陕甘绥等偏远地区,来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仅仅是教育层面。

        陕甘绥的穷困和江南的富裕,已经不止一次被放在一起对比。

        让大明再次伟大,包括了穷民苦力,这是朱翊钧一直以来的最大坚持。

        在陕甘绥还在饿死人,在旱灾中苦苦挣扎的时候,松江府的丁亥学制,都有完成的希望。

        但这种地区之上的杀富济贫,作为深居九重之上的大明皇帝,他不能提出来,因为他不在地方,哪怕是去南巡也是走马观花,他不能完全了解到地方的具体情况。

        他不知道松江府地方是否真的富裕到,有余力去对口支援的地步。

        贸然上马政令,是好大喜功,绝非一个冷静的决策者应该做的决策,这既是对江南的不负责,也是对陕甘绥的不负责。

        松江知府王谦提出这个设想,代表松江府已经有了余力,不仅仅是对浙江、南衙施加影响,也可以对陕甘绥进行支援。

        王谦完全陈述了自己的理念,完全照搬了改土归流的政策。

        大明举人科举无望,无法更进一步考取进士,而且求官困难,但若是愿意前往云贵川黔就任流官,期满,皇帝会按照考成授予恩科进士。

        虽然这种恩科进士出身,不如三甲进士,但也是进士的一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