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分极高的学子而言,门槛从来不是问题,有的是人愿意给这些天分高、十分优秀的学子提供帮助。
即便是穷困学子,只要足够优秀,如徐成楚、申时行、李开芳等,他们连进士都能考中,科举的门槛更高。
优异学子向着京师、松江府、南衙这些富裕之地快速集中的事情,已经在发生。
这是在掐尖,这些地方最优质的人才全都集中在了京师、松江府等地,而地方缺少优质人才,又如何快速发展呢?
贫穷的地方越发的贫困,富裕的地方越发富裕,看起来已经成为了定局。
“其实京营军兵、官厂工匠,他们没有说出来,但不取消附籍,只有京师学子才能考入京师大学堂,对他们也是有利的。”朱翊钧深吸了口气,对着张居正说了自己的看法。
不仅仅是京师大学堂的学正。
京营军兵、官厂工匠是现在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代表他们不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上了车关车门这种事,在什么地方都极其常见。
如果朱翊钧一意孤行要取消所有书院、学院的附籍,这代表着忠诚的顺天府,恐怕不再那么的忠诚,在皇帝南巡的时候,指不定会点什么事儿,给皇帝一个大大的惊喜。
朱翊钧能南巡,是因为顺天府足够的忠诚,这种忠诚很大程度是因为京营在,磨刀霍霍的看着京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