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自上而下,因为他是皇帝,推行丁亥学制是朝堂,朝堂可以有效控制大学堂、师范学堂的修建,掌控丁亥学制推动的步伐。
但自上而下的推行丁亥学制,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门阀化,其实皇帝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料敌从宽,以为大明士大夫会把大学堂玩成举孝廉那样的察举制。
但丁亥学制推动这几年,入校的主要方式,还是考试,逢进必考,算学考的分数不够,就是不准入学。
逢进必考,这是大家普遍可以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察举,察举一定会弄出门阀来。
张居正显然注意到了皇帝的状态不佳,他思索了片刻,想到了一种可能,面色一变说道:“二皇子的病,还没好吗?”
“没有。”朱翊钧听到了张居正询问,重重的吐了口浊气,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皇子朱常潮的母亲是冉淑妃,这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身子骨弱,一年要发烧四五次,扁桃体红肿,而且因为肿大的缘故,经常发炎,烧起来没完没了,最少也要六七日的时间。
朱常潮别说和哥哥朱常治一样习武了,平日里,糖不能吃、冷食不能吃,甚至稍微刺激些的牛羊肉也不能吃,就像是个瓷宝宝一样。
本来朱翊钧一直想着,孩子越大,免疫力越强,这慢慢就会好了,但从前年开始,朱常潮的发烧一年就要十二三次。
朱常潮是万历八年十二月出生,刚过九岁,才不过四十斤,还不如两个小一岁的弟弟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