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垦、军垦就是洪武初年,太祖高皇帝设计的制度,这套制度一直有效运行到了孝宗的弘治五年。

        “孝宗…”张居正查阅了关于开中法的所有旧案之后,久久无法平静,他真的有点一言难尽。

        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对开中法做出了改变,提出了折色法,商人不用再长途跋涉把粮食等物运送到边方地区,只需要到盐场纳银就可以获得盐。

        这看起来直接增大了朝廷岁收,但很快,盐场纳银拿盐的银子,到朝廷就只剩下了一百三十万银左右,这点银子,还没有海带生意上交的利润高。

        大明盐法也被孝宗叶淇这对君臣一拍脑门想出的折色法,给大规模破坏了。

        盐法被破坏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纳银的是盐场,银子从下到国帑,一层又一层全都被人拿没了,到了国帑还剩下一百三十万银,各级官吏已经很尊重朝廷了。

        盐法被破坏,大明财税收入锐减,这也罢了,关键是商垦大量弃地,带来了军粮不足、边储日虚的恶果。

        本来商人在九边屯耕,用屯耕的粮食到卫所换取盐引,而后将盐引送到腹地,腹地本家取盐发卖各处。

        但折色法后,商人不用辛苦召集佃户屯耕,只要银子就可以换取足够的盐,商人在边方开始大面积弃地,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军粮供应减少了两成。

        边方米价腾起,最高的时候一石粮高达五两银子!

        商人商垦这两成军粮,就是这么重要,因为九边是军管区,代表这里的生态其实非常的脆弱,牵一发而动全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