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光启面色忧虑的说道:“臣倒不是担心这些势要豪右奢靡,他们家财万贯,等闲奢靡所费,还没他们赚得多,就是再败家,家产足够他们败几辈子了。”

        “臣就怕穷民苦力,未富先奢,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从众、为了合群,买那些不是自己所能负担之货,只为一时之快。”

        “臣在上海县,西城有一老妪,年满六十五,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终日不歇,夜不能寐,一日仅得三十大钱。”

        “其有孽孙,年十六,全家供养读书,捉襟见肘,孽孙竟为了一方砚台,索要银钱未果,杀老妪取财。”

        姚光启讲起了一个案子,上海县西城有一个以弹棉花为生的老妪,整日忙碌一天三十大钱,孙子读书,为了砚台攀比,问老妪要钱,老妪不给,孙子杀了祖母,抢了所有钱财,买了砚台。

        这个案子,可谓是触目惊心,姚光启在降头案中,成为了人人尊敬的大功德士,这案子一出,姚光启立刻海捕通文,将孙子绳之以法。

        可是老妪已死,这孽子父母庇护不肯诉讼孽子,但最终,凶杀案无人告诉,衙门也要管,这孽子还是被姚光启给斩首示众了。

        “未富先奢为大害。”

        姚光启面色有些迷茫的说道:“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戏院、游船、酒肆、茶店,可谓如山如林,人立于其间,很难不心生恍惚,心生向往。”

        姚光启真的不知道这松江府竟奢之风该怎么办,他在上海,纸醉金迷把人迷花了眼,迷透了心,泡在金山银海之中,人怎么可能抵抗这些诱惑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