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王崇古身后事这么一闹腾,匠人们知道了自己拥有的力量,身股制改建、工盟成立后,匠人们还能任人欺负?

        高启愚十分认同的说道:“有理,我记得上次顺天府乡试,住坐工匠出身的举人,就占了三成,会试殿试,住坐工匠也占了一成有余。”

        “要是有一天,天下匠人,都能有住坐工匠的待遇就好了。”

        住坐工匠和工匠,完全不是一个阶级的,住坐工匠有官厂身股,民坊匠人什么都没有,民坊的工匠,连士农工商都算不上,是穷民苦力。

        申时行也是一乐,笑着说道:“少宗伯是真的敢想,先生都不敢这么想。”

        “其实今日今时,再看永乐年间造船厂的兴衰,就明白,乡贤缙绅为何一定要阻止官船官贸了,不完全是为了海贸厚利,当年龙江、清江造船厂,光是住坐工匠就有十二万之众,这可是十二万户。”

        顺天府衙门六房换人这番折腾,倒是让申时行想明白了,为何永乐之后,几个造船厂都衰亡了,皇帝不重视,朝野反对,乡贤缙绅当然要趁机大力破坏,否则这住坐工匠,真的有可能对他们取而代之。

        “松江府和应天府也要换,就是找的造船厂匠人。”申时行告诉了高启愚一个消息。

        “这日后进士,民籍三成、军籍三成、工籍三成,三足鼎立,方才稳妥。”高启愚沉思了片刻,忽然开口说道。

        大明人才遴选机制有些问题,军籍占了三成,民籍占了近七成,这兴文匽武自然是大势,可现在局势为之一变,军民工三足鼎立,朝堂才算是彻底平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