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璘希望陛下每年能到松江府来一趟,待上几个月的时间,这样水师的忠勇不证自明,因为陛下可以亲眼所见,纸上得来终觉浅,只要陛下亲眼看到了,任何人的攻讦怀疑,都会不攻自破。
信任导致的暴力失控,就可以有效缓解。
“妙!甚妙也!而且开海十九载,海外厚利,许多事物,也要陛下亲自处置。”陈天德眼前一亮,驰道修通后,陛下来松江府就不用往常那般舟车劳顿,七八日就可以到松江府,七八日就可以回顺天府。
这其实涉及到了一个大明老生常谈的问题,成祖文皇帝迁都之举,是否英明。
脱离时代背景去讨论任何政策是否合理,都是十分愚蠢的贱儒行为,要考虑到明初的大分裂的时代背景,才能明白迁都的根本目的。
朱元璋已经足够凶狠了,洪武三十年,南北榜大案爆发,科举取士,皆为南人,这就是南北矛盾激化的具体体现。
南人把北方视为礼崩乐坏几百年,夷狄腥膻之地,而北人把南方视为待宰羔羊,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
彼时北平府的汉人,搞不好视北虏更加亲近一些。
朱棣迁都北衙,是不是为了衣锦还乡这种个人情绪,无人知晓,但朱棣迁都北衙,的确对南北弥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不迁都,过不了多久,一场不逊于安史之乱的大动乱,必然爆发,因为南北榜案,南人已经在全面禁止北人参与权力瓜分的盛宴了,时日稍久,矛盾愈演愈烈,动乱就成为了必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