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宜这个字,其实是切墩,就是把肉切好,然后挂起来;

        翰林院奏疏,主要讨论的是教这个字。

        教这个字,在大明士大夫解读是:上所施下所效。学问高的闻达者,向学问低的蒙昧者,展示、传授经验。

        但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发现,教这个字,右边的‘攵’,其实是人拿着一个棍;左边下面的‘子’就是孩子;上面是一个‘爻’,爻是一种摆放草棍计数的方式。

        所以教这个字的本来含义是:老师举着教鞭,督促孩子学习算数。

        当破解了教这字的甲骨文后,翰林院的翰林学士们,由衷的有些迷茫了起来。

        算学这东西好像自古至今都特别重要,甚至教这个字,都是教孩子学算学。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算学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成为杂学,学算学就是不务正业的呢?

        甚至要王国光发动一场‘度数旁通’的变革,才让算学重新恢复到其本该的位置。

        翰林院学士们首先就认为,这又是朱程理学造的孽,因为在朱程理学之前,唐朝的科举,也是有算科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