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愚再拜,恭敬的说道:“臣谨遵圣诲,领翰林院事,不负陛下期许。”

        该来的还是来了。

        高启愚对翰林院的问题也有过关注,毕竟急圣上之所急,才是他这个独臣的生存之道,翰林院言甲骨教字,谈到了算学废弛,谈到了文明断代之弊,言宋元鼎革神州陆沉,胡元肆虐,典籍散佚,色目篡替,层层祸乱,致天文历算之精妙,几近湮灭。

        程朱理学造成的那点破坏,跟神州陆沉相比,实在是太少了。

        这篇奏疏,算是翰林院这些年少有算得上是有用的奏疏了。

        翰林院的翰林们多是抱残守缺、空耗钱粮之徒,就是有圣上恩德,也难堵悠悠之口,白吃饭,总是遭人唾弃。

        翰林院的问题要解决也不难,除积弊,需要下狠手,高启愚思量翰林院之务,就是陛下为《翻身》做序时候讲的六个字,唯自强,有新生。

        高启愚已经想好了一连串整肃的手段,这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先去反腐司请徐成楚来,对翰林院进行反贪整肃,把翰林院里的害虫除掉,要实现这一步并不难;

        第二把火,立考成破陈规裙带,行九章之法,清汰滥竽充数之徒,但凡是内阁阁臣、司礼监太监、陛下盖了一章,确定该本奏疏,是清谈无用,高启愚立刻对其进行详细调查,也就是为难。

        读书人的手段很多,也不见得必须要走司法,才能把人赶走,高启愚有九种法子,在不惊动法司的情况下,把人逼走,怎么说,他也曾是张居正的门下高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