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愚将申时行的担忧,告诉了皇帝陛下,对于这个庞然大物,大明上下内外,都表现出了严重的不适,大明没有针对这方面的经验。
朱翊钧翻找出了几本奏疏,递给了高启愚说道:“之前弹劾王谦搞校规校训的几个御史,抵达松江府后,都对王谦的政令表达了深刻的赞同,甚至认为王谦做的根本不够。”
“应该定期把所有的学子,都送到水师去仔细训练一番,甚至这几个御史,都认为应该用忠诚去对抗这种物化的侵蚀。”
“这有些太极端了。”
王谦对松江大学堂、松江三级学堂进行校规校训,对所有物料进行统一采买,防止竟奢攀比之风吹进校园,朱翊钧起初也觉得王谦做的有点过分,看到小黄门打扮后,立刻认同。
这几个御史,反对王谦对学子的规训,也反对张居正的恩情叙事,但到了松江府后,御史们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惧,甚至认为,朝廷应该警惕这种侵蚀,立刻从极端保守派向极端激进派转变了,甚至要用恩情叙事对抗物化对人心、伦理道德、公序良俗的侵蚀。
申时行、高启愚的警惕,御史的反应,都是严重不适的具体体现。
大明没有应对的经验,商品经济蜕变带来的秩序变化,让大明上到朝廷,下到万民,无所适从。
金钱在商品经济蜕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几近于无所不能的能力,只要拥有金银、黄金宝钞等货币,就可以买到世界上所有的商品,如果买不到,那就是钱不够。
金钱这种魔力的作用下,让人们对万事万物都开始标价,至此,对一切进行物化、商品化、货币化开始了,甚至连品德都可以明码标价,这让人们无法接受,进而惊呼其为恶魔。
大明是一个先天财税体制都不完善的国朝,甚至到今天,连田赋都折腾不太明白,这种体制,注定和这种变化天然抵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