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道德也没有什么关系,也非危言耸听,朱翊钧为自己皇恩碎地拳找理由,大明乡贤缙绅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就是铁证中的铁证。
高度封闭和低效流通的小农经济下,乡贤缙绅完全对田土垄断后,他们是如何对待佃户?让人给狗披麻戴孝,让人给狗哭坟,让人给狗守孝。
这大抵就是权力高度集中、郡县帝制的局限性了,朱翊钧这个皇帝不喜欢垄断资本,就不允许这个庞然大物出现。
朱翊钧和高启愚深入沟通了丁亥学制的问题,眼下丁亥学制的推行,主要还集中在了师范学堂筹建,要想实现三级学堂,就需要重金投入师范学堂,培养教师。
按照高启愚制定的丁亥学制,大明要在所有的县城,都建立一座师范学堂,每一个师范学堂每年可以培养五百名教师,可是,大明每一个府营造一个师范学堂,已经超出了当下大明财政可承受的范围。
这种结果,就导致:大明完全无法在乡、镇、村一级建立足够的蒙学堂。
朱翊钧略微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头,摇头说道:“钱的问题,朕再想想办法,再想想,学堂营造不能停,学堂的膏火银补助不能停,对大学堂的无息借款不能停。”
高启愚的意思是,减少学堂营造数量、减少对学子的膏火银补贴,减少对大学堂的无息贷款,来增加师范学堂的数量,培养更多的师范生。
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无论减少哪一个,都是给知识增加门槛,让更多的百姓无法入门的门槛。
就这个无息贷款,一旦减额,立刻马上就有明明有足够才智,却上不起大学堂的学子,被筛选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