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饭菜不好吃,但是的确能治病救人。
用大医官庞宪的话说:现在大将军戚继光的身体,体力、耐力、反应力,比很多三十岁的纨绔子弟,要好很多,戚继光今年六十四岁,还能舞的动丈二钢枪,有几个年轻纨绔子舞的动?
丈二钢枪,一丈二尺(3.84米),重六十八斤,这东西就是用来习武,上战场的大枪,叫一线枪,木柄,长九尺,只有三斤重,六十八斤主要用来习练武艺,都是猛将才能舞的动的重兵器。
戚继光能把丈二钢枪舞的如臂指使,而多数人连拿稳都难。
如果戚继光没有大毅力,不配合大医官的食疗、药膳,恐怕戚继光在万历十五年到十六年,就已经拿不动这把丈二钢枪了。
这份消渴方之所以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除了和仁宗、宣宗皇帝的死因有关之外,引起普遍关注的原因是,解刳院描述的糖毒,在大明势要豪右里,非常普遍。
“按照解刳院的研究而言,到了出现糖足、目昏的时候,已经无药可救了,因为胃袋已经控制了脑子,出现糖足、目昏这些症状,饥饿感比毒瘾犯了还要严重,这是大医官范无期说的。”冯保将未公开的解刳院研究,告知了陛下。
大医官们其实知道,到了这个地步,就已经没救了,但大医官,又不能告知病人这个残酷的事实。
人对食物的渴望这种本能,已经超过了意志力的界限,所以要早治疗,早干预为宜。
“其实按范无期的说法,到了三多一少,也就是吃得多、喝水多、排泄多、体重下降这个地步,病情就已经到了必然恶化的地步,但戚帅有大毅力,才救活了自己,这是个例中的个例。”冯保有额外解释了一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