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大远征开始之前,除了大明皇帝提醒费利佩,小心大西洋狂暴的风暴之外,没人会觉得费利佩会打的如此艰难,无论是船舰,还是军队战力,还是军队人数,西班牙都是碾压式的优势。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和大方阵,依旧是横压整个泰西的存在。

        坐拥海外殖民地的西班牙,如此庞大的国力,西班牙能输无数次,而英格兰只能输一次,要打一个英格兰,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但事实就是,打到现在这个份上,大远征已经是个泥潭了。

        打的全泰西看笑话,打的金债券第三次破产,打的连葡萄牙都不能镇压,打的西班牙国务委员会都解散了,打的国困民穷,打着打着,西班牙甚至可能失去海洋。

        张居正、戚继光对战争都非常的谨慎,这种谨慎带着浓烈的极端保守。

        人真的是一种很健忘的动物,战争造成的苦难,大约只需要二十年就会被彻底遗忘干净,人们总是欢呼着踏上战场,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会是评书里的主角,是武曲星下凡,天生就要建功立业,天生就要封侯拜相。

        但上了战场,每个人都在名叫战争的地狱里挣扎,在残酷的战争机器里被搅得粉碎,死的时候,就像是路边一条无人在意的野狗,若是赢了还好,尸骨还有可能被收敛,若是输了,甚至连名字都不会留下。

        吃了战争的苦,就会开始反对战争,立刻就会从好战必亡的穷兵黩武,转为兴文匽武的忘战必危,如此反反复复,在这个怪圈里轮回。

        汉武帝征战匈奴,已经达成了目的,但是战争的马车已经无法停下,后来的征伐毫无意义,都是为了打而打,穷兵黩武后,开始反对战争。

        洪武永乐年间,大明十三征漠北,朱棣更是五次亲征,武功彪炳青史,战争带来了太多的伤痛,兴文匽武开始了,但仅仅二十四年后,就是土木堡天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