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将民乱堵死在潼关之内,任由天变、民乱,杀死百姓,让人口在战乱中,降低到土地承载范围之内,不顾陕甘绥百姓死活,这绝不是顾全大局。

        真的顾全不了一点,因为国失大信,人心启疑,在陕甘绥地方的百姓被牺牲掉后,百姓们一定会想,我会不会是下一个被抛弃的那个。

        把叛军堵在潼关之内,不让叛军出关,只是大明王朝的最后苟延残喘罢了。

        面前的陛下,则完全不同,皇帝的决策完全是遵循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想法,并且付诸于行动之中。

        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皇帝真的在陕甘绥搞均田,就必须要在大明全境搞均田。

        否则,腹地乡贤缙绅会因为担忧政策扩大,和皇帝离心离德,而陕甘绥也陷于民乱的泥潭,皇帝的统治根基会彻底动摇。

        只要均田、均富贵类似的政策,大规模发动,要么不做,要么就席卷整个大明,而陛下这么多年,似乎都在为这些事儿做准备。

        甚至说,在陛下心里,对大明亡不亡,都不是特别在意,陛下所求,不过是中国不亡、文明不灭。

        王国光能够清楚的感受到皇帝陛下坚定的意志,直面问题的勇气、一往无前的毅力、打算玉石俱焚的决绝。

        “陛下,臣老了,老糊涂了。”王国光收回了自己那本奏疏,戚继光迁民疏里远迁的问题,恐怕不是戚继光不知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