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越来越高,因为需要给工匠足够的让利,才能调动匠人的积极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匠人们往往枉顾生产条规,开始加大生产,而市场内价格在互相催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

        “少宗伯,你说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申时行抿了口茶问道。

        高启愚眉头紧蹙的说道:“高昂成本和微薄利润的夹击下,再加上价格越来越低,市场刀刀见血,规模越大,抗击风险的能力越高,中小工坊,会慢慢消失,因为他们承担不起这种风险。”

        申时行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没错,眼看着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我亲眼见证过一次楼塌了。”

        申时行说的就是棉纺生意,在大明开海初期,大量的棉纺工坊如同雨后春笋一样,从松江府上长了出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盎然,但仅仅过了十年后,棉布的价格开始持续走低,价格最低的时候,甚至低于了成本价格。

        大量中小工坊在这种价格狂潮中,倒在了时代的洪流之中,规模最大、抗风险能力最强的工坊,笑到了最后。

        朝廷希望的是,更高生产效率、更多生产技艺改良、更低成本才能获得自由竞争的胜利;

        但现实是,对下压榨更加狠厉、谁更不把人当人看、价格更低、资本更加雄厚的一方获得了自由竞争的最后胜利。

        孙克弘就是胜利的那一个,他看起来赢了,但他不过是个幸存者罢了。

        申时行看着高启愚,严肃的说道:“商场上的兼并,比土地兼并更加酷烈,更加无情,如果不是突然来的环太商盟,让这些中小工坊们喘了一口气,有了一些希望,让他们手里的土地、工匠、工具更加值钱,他们的退场会更加惨淡。”

        “环太商盟的成立,惠泽千万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