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扩建的用地审批出奇地顺利。

        当村长找到村长罗全的时候,一听林宇要扩建加工厂,村长罗全嘴都笑歪了。

        在青山渔村,没人比他更清楚这加工厂意味着什么。

        “扩!必须扩!”罗全捏着申请纸,眼里的光比烟袋锅里的火星还亮,“林宇这厂子办起来,咱村去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以前顿顿喝稀粥的人家,现在锅里天天有鱼。这规模一扩,得再多招多少人?海边那些闲着的婆娘、半大的小子,不都能来挣钱?”

        他当即让人去丈量土地,连象征性的租金都免了,只说“算村里入的股,以后厂子好了,多给乡亲们分点实惠”。

        消息传到村里,家家户户都像过年似的。

        王婶挎着篮子去海边洗菜,见人就念叨:“这下好了,我家那口子不用总惦记着出海了,在厂里加工海产品,也能挣不少钱,而且还安全。”

        张大爷蹲在码头抽烟,看着来来往往运鱼的三轮车,跟相熟的老伙计感慨:“想当年啊,咱村谁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现在倒好,厂里一天收的鱼,比以前半个月捕的都多。”

        用地的事落定,林宇转头就联系了镇上的施工队。

        有人劝他找村里的泥瓦匠自己盖,能省不少工钱,林宇却摇头。

        钢构厂房不是搭窝棚,立柱的垂直度、屋顶的承重,差一点都不行。

        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