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好一会儿,负责统计灾情的会计拿着本子跑过来,声音带着哭腔:“村长,统计得差不多了......咱村这几十亩地,至少一半的农作物都没救了,尤其是苞米和谷子,几乎绝收。”

        几个村干部凑过来看本子,脸上的愁云更重了。

        “这可咋整?”一个戴草帽的老汉咂着嘴,“这么多粮食没了,过冬肯定受影响。那些除了种地没别的营生的家庭,今年冬天怕是难熬了。”

        罗全重重叹了口气,烟袋锅在鞋底上磕得邦邦响:“愁也没用,得想办法补救啊。”

        这时,林宇从地里直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汗说:“村长爷爷,要不研究研究补救的法子?比如补种点土豆、地瓜之类的,这些作物耐活,说不定还能赶得上。”

        罗全眼睛亮了亮,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了。不过现在已经过了农忙时节,就算种也得挑生长周期短的。能补救多少算多少吧,总比啥都没有强。”

        林宇看着周围村民们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又盘算了一下,接着说道:“其实也不用太愁。咱村大多靠捕鱼为生,地里的损失影响不算致命。至于那些全指望这点地过活的人家,我这加工厂正好要扩大规模,肯定得招人,到时候先紧着他们来,工钱按厂里的标准算,保证不让他们的日子受影响。”

        这话一出,罗全顿时乐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走上前拍了拍林宇的肩膀,力道大得差点把林宇拍趔趄:“那可真是太好了!小宇啊,你可真是咱们村的福星!要不是你这话,我这心里还跟压着块大石头似的,真不知道该咋跟乡亲们交代。”

        旁边的村干部也纷纷点头:“是啊,有林宇这厂子兜底,大伙儿心里就踏实了。”

        “还是年轻人脑子活,这办法好!”

        罗全又对着周围的村民喊:“都听见了吧?林宇的厂子要招人,家里地受了灾的,回头到我这儿报个名,优先安排!咱青山渔村的人,不能让天灾给难住了!”

        村民们原本沉郁的脸上顿时有了光彩,纷纷朝着林宇道谢,地里的气氛一下子活泛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