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新的问题很快就冒了出来
废轮胎要绑在水泥墩子上,可海底视线差,人下去绑不仅危险,还看不清位置。
林宇想了想,让村里的铁匠打了十几个带挂钩的铁环,先把铁环焊在水泥墩子上,再把废轮胎两两捆扎好,在轮胎内侧缝上铁扣,等水泥墩子沉到海底后,划船到浮标旁,把轮胎上的铁扣对准墩子上的铁环扔下去,借着海水的浮力,铁扣正好能卡进铁环里,不用人下水就能固定。
即便如此,布阵还是耗费了不少功夫。
每天只能在退潮时作业,海水浅,视线好,还能减少滑轨被浪冲歪的风险。
林宇每天天不亮就去检查浮标,生怕夜里的浪把桩子冲偏,中午顶着太阳指挥绞车,傍晚还要带着人潜水查看水泥墩子的位置,好几次上来时,嘴唇都冻得发紫。
有一次,捆轮胎的绳子突然断了,两个轮胎顺着洋流飘走,林宇二话不说就跳进海里,追了五十多米才把轮胎捞回来,上来后冻得直打哆嗦,却笑着说:“还好没飘远,不然又得重新弄。”
村民们看着林宇这么拼,也都卯足了劲。
刘桂兰每天带着妇女们给工地送热水和干粮,罗全帮着检查浮标桩子,梁志超则负责调度渔船,把水泥墩子和轮胎运到滑轨旁。
连之前最不理解的张叔,都主动申请潜水查看海底的阵形,每次上来都兴奋地说:“位置准得很!林宇这法子真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