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在大连港口接过“护海号”手续时,就知道修船离不开本地助力。

        他第一时间找罗老板帮忙,罗老板爽快应下,隔天就带了三个港口老技工过来,还联系了大连的国营造船厂。

        大连的国营造船厂坐落在港口西侧,红砖墙围着的厂区里,巨型龙门吊高耸入云,万吨级的货轮停在船坞里,焊花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

        这里集中了国内最尖端的造船技术,能请到厂里的技工出手,在普通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林宇拿着罗老板托人写的介绍信,在厂门口等了整整一上午,才见到负责维修的李主任。

        对方穿着深蓝色的工装,胸前别着“先进工作者”的徽章,接过介绍信扫了两眼,语气带着国营单位特有的严谨:“我们厂的技工都在忙远洋货轮的维修,哪有空管你这小渔船?再说,退役船的毛病多,修起来费时费力,不值当。”

        林宇赶紧递上烟,语气诚恳:“李主任,这船对我们渔村很重要,要是修不好,兄弟们就没法去远海捕鱼了。您看能不能通融下,哪怕只派两个师傅去看看,费用方面我们绝不亏待。”

        李主任犹豫了半天,又看了看介绍信上熟人的名字,才松了口:“行吧,我派两个老技工过去,都是修了三十年船的老师傅,要是他们说修不好,你就别再折腾了。”

        隔天一早,两个穿着国营船厂工装的技工就来了。

        老郑师傅头发花白,手里拎着个印着“国营大连造船厂”的工具箱,走路沉稳;小徒弟跟着后面,背着专业的检测仪器,眼神里带着几分傲气。两人登上“护海号”,没跟林宇多寒暄,直接就钻进压载水舱。

        老郑师傅拿着超声波检测仪,在裂缝周围扫了半天,又用小锤敲了敲舱壁,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