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好的第二天一早,林宇带着王大春、赵大勇,还有主动赶来的李小虎、***,直奔码头。

        这次改造不只是修补旧船,而是要把原本六米长的旧木船,加长到八米,再装上全新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让它真正能扛住远海的风浪。

        老木匠李长坤蹲在船边,手里比划着尺寸:“要加长就得从船身中间接一段,用最结实的橡木,再在船底加三层铁板,不仅防漏,还能抗住远海的浪头。关键是发动机,咱选的这台四十马力的,比原来那台老发动机强三倍,不仅跑得快,还能带动新的探鱼器和抽水泵,出海能省不少力。”

        林宇早就联系了黑市,当天上午,加长用的橡木、加厚铁板,还有那台锃亮的新发动机就运到了码头。

        发动机刚卸下来,李小虎就凑上去摸了摸:“这玩意儿真这么厉害?俺家那艘船的发动机,开起来跟拖拉机似的,遇上点风浪就走不动道。”

        林宇笑着拍了拍发动机:“这可是正经的船用发动机,四十马力,就算是五六级风,也能稳稳开,到远海来回一趟,比原来能省两个钟头。”

        改造一开始,众人就分工明确。

        李长坤带着两个徒弟负责加长船身,把橡木切成合适的尺寸,再用粗大的铁钉固定在旧船两端,每一处接口都用桐油和麻丝密封,防止漏水;赵大勇和王大春则围着发动机忙活,先在船尾打好固定架,再小心翼翼地把发动机吊上去,连接传动轴和螺旋桨,时不时还要对照说明书调整角度;林宇则忙着清点新到的导航仪、探鱼器,还特意加了一个小型抽水泵。

        有了这玩意儿,船舱里的积水随时能抽出去,不用再靠人工舀水。

        村里的渔民听说要把旧船改大、装新发动机,都挤到码头来看。

        听着赵大勇试机时“嗡嗡”的轰鸣声,忍不住点头:“这声音就不一样!俺年轻时出远海,靠的是风帆船,遇上没风的天,只能在海上漂着。现在有这发动机,想走就走,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