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的加工厂要大量收海带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夜之间传遍了周边五个渔村。

        第二天一大早,厂门口的空地上就挤满了人,拉着海带的马车、牛车从村口排到了海边,车斗里堆得冒尖的海带,还带着清晨海水的潮气,墨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

        “林宇在吗?俺是王家村的,拉了八百斤海带,您这儿收不收?”一个穿着粗布衫的大叔赶着牛车,在人群里使劲往前挤,嗓门大得整个场子都能听见。

        赵大勇站在磅秤旁,手里拿着账本,笑得嘴都合不拢:“收!都收!大叔您别挤,按顺序来,先称重,再给钱,保证不耽误您工夫!”

        林宇也在现场帮忙,一会儿帮着扶一下倾斜的海带筐,一会儿跟渔民确认海带的新鲜度,忙得满头大汗。

        看到一个老大娘背着半筐海带,脚步踉跄地往这边走,他赶紧跑过去接过筐子:“大娘,您慢点,这点海带够沉的,咋不让家里人帮您送过来?”

        老大娘喘着气,脸上却满是笑容:“家里人去海上补渔网了,俺想着早点把海带卖了,换点钱给孙子买糖吃。林宇啊,真是谢谢你,要不是你收海带,俺这半筐海带怕是要烂在家里了。”

        “大娘您客气了,这海带都是好东西,咋能让它烂了。”林宇笑着把筐子放在磅秤上,“您这筐海带三十七斤,给您三块七毛钱。”

        现场越来越热闹,称重的“哗啦”声、算钱的“叮当”声、渔民们的谈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歌谣。

        可在人群的角落,却有不少渔民一边等着卖海带,一边小声嘀咕。

        “你说林宇这孩子,是不是疯了?现在海带一毛钱一斤都没人要,他还大量收,堆在家里占地方不说,要是卖不出去,不就亏大了?”李家村的王二柱戳了戳旁边的张强,语气里满是不解。

        张强也皱着眉,看着堆在一旁的海带山:“谁说不是呢!俺家的海带本来想自己晒成干的,结果林宇说收,俺就拉过来了。不过说真的,俺也想不明白,这海带现在烂大街了,他收这么多干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