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业局对城市工业摸底,才知道他的能力。
而魏长水要年轻一点,才三十八岁,可是身材比邹永根高瘦一些,背有点微驼,像是长年俯身在机床上留下的痕迹。手臂不如邹师傅粗壮,但手指修长且稳定,指甲修剪得很短,指腹有长期捏刮刀和锉刀形成的硬茧。
面容清瘦,颧骨较高,戴着一副用胶布缠着腿的旧眼镜,镜片后是一双总是带着审视和琢磨神色的眼睛。
头发梳理得比较整齐,穿着同样旧但更整洁的工装,胸前的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和一个小笔记本。
他的性格比邹永根稍显活络,介绍时,他也能顺上几句。
他祖籍九江,抗战时期逃难到南昌。曾在一家为国民党修械所服务的小型机械加工铺做过多年钳工和装配工,不仅会操作车床铣床,更精通刮研、调试和总装。
他的手艺是真正的“慢工出细活”,特别擅长修复设备的几何精度和装配精密部件。
南昌解放后,那家铺子关了门,他因为有在旧政权相关单位工作过的短暂经历,一度有些顾虑,找工作小心翼翼。
经工业局的同志反复审查后,认为他属于单纯的技术工人,历史清白,且其装配技术正是新建工厂急需的,于是将他动员分配到了“前进厂”。
了解了这些情况,陈晓克心里是极为高兴。
这是给他们送来了两位“宝贝”——一位精于“热加工”,一位精于“冷加工”。这正是目前工厂技术链条上最急需弥补的环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