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眼神却异常明亮,充满了收获的笃定。

        他站在车间里,看着自己独立操作、最终检验合格的那几块QT450-10的球墨铸铁试棒,心中感慨万千。

        现代铸造厂的中频电炉、光谱仪、预处理站、喂丝球化站、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精良的设备和高度的自动化、数据化流程,保证了生产的稳定和高效。

        但他知道,这套现代工艺几乎无法直接照搬到1950年。

        他学的不是如何操作设备,而是理解了球墨铸铁生产的每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本质。

        现在,他需要做的是“翻译”和“降维”——将这套知识,转化为1950年的“前进厂”能用土办法实现的工艺。

        他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了“1950时空球墨铸铁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前置条件”的标题,开始逐一列出必须解决的难题。

        核心难题是球化剂与孕育剂

        现代使用成分精准、预合金化的稀土镁硅铁合金,安全、高效、球化效果稳定。

        1950时空几乎没有现成的商品化球化剂,而且当时金属镁是战略物资,极其昂贵且难以获取;稀土更是新奇事物,如何提纯、如何与镁、硅铁制成合金,是绝密技术。

        解决办法,就是必须设法搞到极少量的纯镁锭和稀土富集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