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局长主持的会议开得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同志们,省委的决心很大,这是政治任务,更是保丰收的战斗,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产计划科的科长摊开双手,“我们现在最大的瓶颈,不是人手,不是技术,是材料!是设备!”
“算笔粗账:一台锅驼机连锅炉带水泵,毛重接近三吨,净用生铁铸件也得一吨多!五百台,就要六百吨以上合格的铸造生铁!还有相应的焦炭、铜料、钢材…咱们NC市全年的计划指标,砸锅卖铁也不够!”
“还有,”设备科的同志补充道,“要扩大产能,民生厂、通用厂就得添设备!大型冲天炉、龙门刨、落地车床、镗床…这些咱们江西自己解决不了,都得指望从上海、武汉甚至东北调拨!”
沈局长掐灭烟头,斩钉截铁:“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能等,我亲自带队,出去跑!家里的事,老李你坐镇,协调现有物资,保证现有生产线不能停!”
一场跨越数省的“求援之旅”就此展开。
第一站:武汉,华中钢铁公司。
沈局长带着供应科的骨干,挤在闷热的小火轮里,一路颠簸抵达武汉。
此时的华钢,自身也正处于恢复和扩建期,任务极其繁重。
在充满金属粉尘和焦炭味的厂区办公室里,华钢的销售科长看着江西的介绍信和需求清单,面露难色。
“沈局长,你们的困难我们理解,支援农业是大事。但是…”他推了推眼镜,“我们现在的生铁数量太少,首先是保证自身钢材的生产,这是保铁道兵修铁路的钢轨,其次是保几个重点机械厂的军工订单…你们这六百吨铸造生铁,量不大,但挤占的是计划外指标,难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