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本来就是一种特别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天生渴望被爱和情绪价值的生物,他们天生就很容易被精彩的叙事和各种大到千年的罗马,小到路边的寒梅所吸引。

        举个典型的例子,一般认为,东汉末年三国中的季汉是天朝历史中最后一个有着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政权,尽管正史中可能并没有那么绝对,比如说刘关张不是结义兄弟而是涿郡老乡起义原始股,严格来说依然是合伙人关系,诸葛亮和刘备也是经历了一定的磨合并且由于诸葛亮这个人太“正”,君臣间私下关系远不如刘备和法正那种亲密无间到臭味相投甚至有点男男情深的腻味出来,但是《三国演义》的改编讲好了这个浪漫而宏大故事,于是尽管过去了一千多年,依然有无数人对此津津乐道,满怀感动,一日桃园誓,一生兄弟情,草庐逢三顾,鞠躬尽瘁死。

        第四百五十九章,真凶现身!

        再举个例子,一个奢侈品牌,巴黎世家。

        巴黎世家是典型的不坑穷人,比如说塑料编织袋上面印个logo卖300,比如说一条大白短裤屁股上染块红色卖500,比如说什么故意做旧的破烂牛仔裤卖800。

        很多人笑买这个牌子的人是傻卵,但实际上巴黎世家就是把品牌故事讲好了,因为当你笑买巴黎世家的人是冤大头的时候,那你就不是巴黎世家的目标客户,他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把人和人区分开,保证高净值人群的逼格和俯视感。

        同理还有爱马仕、劳力士这些,再比如说著名的少女时代女星杰西卡郑秀妍自创的潮牌,20块钱一件的T恤,她上面加一句英文再加个“少时杰西卡设计”就卖300,照样多得是人买。

        反面例子则是玛莎拉蒂,本来一个很有逼格的豪车,结果整天被各种“微商XXX喜提”,而玛莎拉蒂品牌不仅不阻止,反而还设计了对应活动“欢迎微商拍摄,一次300”,结果之后大家一看到玛莎拉蒂的第一反应就是“微商、暴发户”,于是高净值人群和上层社会再也不碰这个牌子了,属于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至于对奢侈品的批判,别说工业时代了,17世纪的巴黎就一大堆文人作家写各种小作文批判嘲笑奢侈品风气了,现在都21世纪了,有用不咧?巴黎时至今日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中心,superme出道开始就是以讽刺和对抗奢侈品的平民品牌自居,结果发展了一段时间后自己也成了中低端奢侈品的象征。

        这就是人类,浪漫和热忱永远潜藏在这个种族的血液之中,理性和兽性此起彼伏,才会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