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为了给这位远道而来的索菲娅·伊万诺夫娜小姐,补上一堂她们缺席了的、关于法兰西文学真正精神的必修课!”

        三位考官——杜朗、莫罗、勒克莱尔教授——交换着凝重而复杂的眼神。

        莱昂纳尔的锋芒毕露固然解气,却也将他们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

        经过一番商议,居斯塔夫·杜朗教授推了推金边眼镜,声音恢复了学者的沉稳:“莱昂纳尔,你捍卫了质疑的权利,也承担了随之而来的挑战。

        既然你主动要求加试,以证明索邦学术的纯粹性与你自身学识的成色,那么,我们满足你。”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旁听席上屏息的众人,最终落回莱昂纳尔脸上:“请阐述——在法兰西文学,乃至整个欧洲文学传统中,‘真实’与‘道德’的关系。它们是否必然对立?

        如果存在对立,作家如何在作品中调和、展现,甚至利用这种对立?”

        问题一出,整个梯形教室陷入一片死寂,就连索菲娅一时间也忘记了刚刚受到的屈辱,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这是一个在19世纪的文学理论体系中,显得极为宏大、艰深的命题,触及文学创作的核心。

        它与之前几个问题的区别就在于,不再设置具体的作家、作品作为参考系,所以虽然没有“参考答案”,但却最能体现回答者的素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