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洲转过头,看着问他的那位学子:“这位兄台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这个相信周围认识你的学子应该都知道,那么敢问‘朝问道,夕死可也’这句话何解?”

        对方脱口而出:“早上得知了真理,晚上去死也可以!”

        周围的人点头,然后怀疑的看着王学洲。

        东拉西扯说了半天,到底想说什么呢?

        问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王学洲侃侃而谈:“大家显然都认为是这个意思,我则认为这句话讲的不是这个意思。”

        “不可能!”

        窗外有学子激动地站起身质疑:“如果大人认为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何意?”

        “圣人并不是以求‘知’为第一重要的人,相对于‘道问学’来说,圣人更重视‘尊德性’。圣人周游列国也不是为了去求‘道’的,圣人对于什么是‘道’心里很清楚,他周游列国是去推广自己的‘道’,要君王们接受他的道。”

        “因此,这里的‘闻’不能理解为‘知’,应当理解为‘达’。《论语·颜渊》篇里面,子张有问过圣人: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是闻也,非达也····’,这里面子张认为闻和达是一个意思,但圣人认为,闻和达不同,因此这句话在当时应该是临时措意,而非一般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