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道:“不仅这边的人少,大江北岸的徐州南部地区,连绵上百里都没有人烟,其荒芜景象有过之而无不及。仆前些天亲自去转过一圈。”
其实这样的景象、孙礼的反应也就那样,而秦亮刚看到的时候、才是非常吃惊的。
后世的人怎敢想像,地方富庶人口稠密的广大苏北平原、部分安徽腹地丘陵,会成为无人区的景象?
秦亮接着说:“淮水以南,可以总结为大概三种地貌。由东向西,淮水下游的徐州境内,是平坦的低地,低洼潮湿,很多湖泊沼泽,大军行走极不方便。而且大魏朝廷应该已经在当地坚壁清野,那里的人口极少,不利军队就地补给。
然后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一带,属于低山丘陵,往西直到六安城。再往西就是山区了。”
孙礼回头看了一眼秦亮,“看来仲明先行南下,已经把地形探明。”
秦亮道:“还有水文、气候等诸般情状,仆整理好之后,便将案牍上呈明公。以楷体字所写、是可以确定的事,行草字则是问当地军民得来,明公观阅时请明辨。不过问来的消息也不全是错的,仍具有极高参考价值。”
孙礼听到字体描述的时候,神色变化最大,又再次回头过两次。孙礼说道:“仲明曾在太学进学,又熟读兵书,果然行事有章法,甚合孙子之说,天时地利,仲明皆未疏漏。”
秦亮心道:意思我是学院派?学院派或许谈不上,但理论知识确实涉猎了很多,不仅仅局限于古代军事理论。
他说道:“还有人和。大魏明皇帝文治武功威名加于海内,驾崩之后,我朝新君登基还不久(而且发生了政|变,内斗也在进行时),吴国可能觉得有机可乘。仆的猜想是,吴军可能又要来进攻我朝,我们须早有防范之心。”
孙礼的眼睛看着地面,似乎在思考什么,没有回应秦亮的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